曲詞印記:顧嘉煇 x 黃霑 x 粵語流行曲

簡介

卓越贊助

Image

策展人:李正欣博士 

由於展覽廣受歡迎,到訪人數眾多,訪客於周末或需排隊輪候入場,現場將因應實際情況實施人潮管制,敬請留意。

「曲詞印記」探尋音樂巨匠顧嘉煇與黃霑三十多年合作關係,在粵語曲詞間的創意角力回歸音樂本身。兩人經歷日新月異的社會及科技發展,從廣告歌延伸至電視主題曲、流行榜首得獎金曲及蜚聲國際電影配樂;中西合璧的編樂配器電子化以至數碼化,造就音樂製作與受眾收聽質感上的改變。

訪客除了回顧大眾廣播與家庭式音響到便攜式音樂播放器與數碼科技的更替,也可細嚼令人難忘的流行歌曲,猶如見證這個城市的「原聲音樂」。展區包括多個精心設計的空間,重塑從前與今天的氛圍,通過八首精選歌曲以及兩人互動通訊捕捉上世紀七、八、九十年代的社會變遷、經濟騰飛、活力展現,直至香港躍變成國際都會的日子。

大館特別鳴謝顧志和先生夫人、黃霑書房及黃宇瀚先生為「曲詞印記」借出珍貴樂譜及文獻。

策展團隊亦衷心感謝吳俊雄博士、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中樂團、香港話劇團、香港舞蹈團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羅倩欣博士、胡婉慧博士為「曲詞印記」研究工作提供寶貴建議和協助。

「曲詞印記」為「香港流行文化節2024」響應節目之一,按此了解更多。

展覽圖集

Image
展覽場景
Image
展覽場景 – 70年代生活場景
Image
展覽場景 – 90年代生活場景
Image
展覽場景 – 「再想像工作間」
Image
展覽場景 - 公屋走廊
Image
展覽場景 – 電器維修店
Image
展覽場景 -「靜心室」
展示顧嘉煇及黃霑共同創作的236首歌曲歌名

簡評嘉賓簡介

朱耀偉
鍾雪瑩
高世章 
羅倩欣
毛俊輝
梅廣釗
伍卓賢
黃綺琳

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教授,著有研究香港文化專書及論文,出版於本地及國際學術期刊。近期編輯書籍包括《粵語流行曲七十年》、《香港文學大系:歌詞卷》等,朱氏亦擔任中華書局 「文化香港」及「香港詞人」叢書編輯。2019年為《南華早報》和信和集團合辦「香港精神獎」(文化)得主。

鍾雪瑩於九龍區出生成長,大學畢業後短暫成為過電台從業員,現為電影工作者,為電影服務中。主演《殺出個黃昏》(2020年)及《填詞L》(2023年)獲金馬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日常生活中會寫歌詞,這幾年間偶爾被採用,算是一個幸運兒。

憑粵語音樂劇《四川好人》、《頂頭鎚》、《一屋寶貝》、《奮青樂與路》、《穿Kenzo的女人》、《大狀王》等十度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音樂。高世章亦為電影創作,憑《如果.愛》、《捉妖記2》等獲美國作曲家作詞家協會銀幕音樂獎、台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亞太影展最佳歌曲及音樂。 

圖片:Leo Yuen

現任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音樂學院代任院長及音樂學副教授,羅氏所研究的課題包括十八世紀法國舞台傳統(歌劇、芭蕾、啞劇)、粵劇、廣東音樂及世界音樂歷史。2020年,她教授廣東音樂的大學課程是北美這門學科之首。 

香港資深戲劇家,著名舞台導演,早年赴美進修戲劇並長期投身當地專業舞台演與導的工作。1985年返港出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2001年出任香港話劇團公司化後首任藝術總監,2014年應邀出任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創院院長。其舞台作品深受觀眾歡迎,並獲得內地及海外的高度評價。 

梅廣釗博士是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2023年獲頒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嘉許狀 ,2020年獲香港藝發局頒授第14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音樂)。作品包括 《紫荊花開》跨媒體音樂匯演, 香港中樂團中樂劇《山花醉》、《千水情》。 

圖片:Jefu Ha Studio

音樂創作人、製作人、笙演奏家及無伴奏合唱藝術家,為「一舖清唱」聯合藝術總監、香港小交響樂團首位駐團藝術家及「SIU2」音樂總監。曾三度獲得CASH 金帆獎最佳正統音樂作品獎,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2024年憑一舖清唱〈庵藏不露〉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原創音樂(音樂劇)大獎。

圖片:Charlotte Lam 

香港導演、編劇、作詞人。編劇作品包括香港電影《猛鬼3寶》、劇集《歎息橋》等。曾以首部劇情長片《金都》獲得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以及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憑第二部編導劇情長片《填詞L》入圍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並獲得202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幕後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