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至1970年代

「廣東摩登」全面展現二十世紀廣東藝術與視覺文化的多元與複雜性,並視之為全球現代主義的重要一頁。廣州與香港這兩座港口城市,歷史上處於中國文化中心的邊緣,因語言與文化認同而緊密相連。作為中國現代革命的策源地,兩地在跨文化交流的激盪下徘徊於保守與前衛思潮之間,逐步塑造出獨特的藝術與視覺現代主義。廣東藝術家擺脫了含蓄和典雅的文人書畫傳統,轉而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娛樂與勞動,以至戰爭與災難等題材,開拓出鮮明的寫實風格。他們身兼記者與出版商,靈活運用攝影、印刷、漫畫等媒介的即時性與傳播力,使視覺圖像以全新方式介入社會,甚至促成社會變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東藝術家透過宣傳畫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積極參與國家形象的建構,在國族敘事與地方風貌之間的拉鋸中尋求平衡與突破。戰後的廣州與香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但兩地的藝術與視覺文化仍可追溯到共同的現代主義脈絡,而香港藝術家在吸納國際潮流的同時,往往對彼岸懷有錯綜複雜的情感和關懷。「廣東摩登」匯聚逾200件來自公共機構和私人收藏的作品,其中不少為首次公開展出,重新發掘這段深植本土並與當代全球相呼應的藝術歷程。


請瀏覽 https://www.mplus.org.hk/tc/exhibitions/canton-modern-art-and-visual-culture/ 查看展出中的精選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