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多元視覺藝術家呂凱兒將於2025年12月4日至10日假藝穗會舉行個人裝置展覽《過去即是未來》。這場展覽源於一道光的追問:當記憶隨時間褪色,我們如何重塑曾經存在的溫度?
呂凱兒擅長透過沉浸式裝置藝術,探索記憶、失落與轉化的臨界地帶,並將個人敘事轉化為具普世共鳴的情感景觀。是次展覽獲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化交流資助,延續她對記憶、材質與隱喻交織關係的深度探索。她融合時裝紡織背景與當代攝影技法,發展出獨特的藝術語言,並以創作作為療癒實踐,呈現從失落到重生的情感旅程。
《過去即是未來》以「太陽」作為核心隱喻,象徵家庭恆久不變的愛,同時揭示其如自然現象般的雙重性——即使太陽也會被雲層遮蔽,在風雨中隱沒。這種對比映照出人際連結的脆弱,引導觀者思考:愛的存續與缺席,如何形塑我們的存在。
展覽中的「11,640小時」反覆出現,並非冰冷的時間量化,而是一種情感的度量,靜默地編織於空間之中,見證瞬間如何被凝鍊為永恆。
在直徑四米的網紗環形裝置中,暖光輕柔地包裹著觀者,織物隨空氣流動而起伏,彷彿一座會呼吸的記憶場域。手作陶瓷餐盤則承載著雙重儀式:黏土從無條件可塑的狀態,經歷窯火的淬煉而定型,如同自我在愛中被鍛造;而暗房中顯影的影像,如汗漬滲入陶皿,成為既脆弱又堅固的存在印記。
呂凱兒將攝影視為一種代謝過程,如光合作用般,將光轉化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存在。她融合黑房技術與陶藝的冥想過程,創作出這些器皿,體現其核心信念:黏土如同自我,起初柔軟可塑,經過火的洗禮後成為不可逆的定型;而顯影的表面,則是身份的重寫本,既固定又脆弱,既持久又易損。
《過去即是未來》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場具身化的論證——身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愛與記憶的交織中不斷生成。藝術家誠邀觀眾駐足其中,感受光如何在網紗間流轉,記憶如何在陶土中凝固,而愛,如何在明暗交錯之間,持續塑造著我們每一個「此刻」。
《過去即是未來》展覽
藝術家:呂凱兒
策展人:尹子聰
畫廊:陳麗玲畫廊
開幕:2025年12月4日(星期四,6pm – 8pm)
展期:2025年12月4日至12月10日
地點:藝穗會(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時間:11am – 7pm
免費入場